新冠病毒是怎么传播的?警惕新冠病毒这11个特性
2024-05-22 10:17:12 来源:
很近大家很关心的应该就是新冠病毒了,整天宅在家中不能出门,在网上不停的刷着各种新冠病毒消息,内心也是各种跌宕起伏。对于新冠病毒,我们当然得十分重视,平日里需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那么新冠病毒是怎么传播的呢?大家需警惕新冠病毒这11个特性。
1、早期病例暴露史明确
大多数很早的病例均报告了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但从12月底开始,与该市场不相关的病例数量呈指数增长。很近几天的曲线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近期发病的病例未得到充分确认,以及病例识别和报告时间的延迟,而非发病率的真正拐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测试剂盒的供应和使用增多,病例数量迅速增长。
目前,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都是高危感染者。
2、聚集性发病
具体表现为与患者存在密切接触的人,如家庭亲属和诊治患者的医务人员感染率极高。群体发生感染的地区主要是城市地区,特别是生活拥挤、人员密集、流动人口众多的大、中型城市、中心城市。
3、传播能力强
由于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气溶胶和飞沫方式传播,也可以接触性传播方式传播,因而,在家庭内,特别是在门窗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近距离地密切接触病例,很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
4、传播距离远
在交通工具高度发达、交通运输极为便利、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的今日,远距离传播成为病毒传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新冠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流行之后,迅速波及中国大多数的城市和国外。
5、传播速度高
尽管在流行的初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遏制传播的预防控制措施,但还是在短短1个月内,疫情波及多个省市,目前累计病例超过8000人。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流行的初期,人们对其认识不深,低估其危害,防护意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高,以及未能采取及时、有效、严格、适当的医学防护和医学隔离措施有着一定的关系。
6、传播途径多
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为近距离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其中,近距离飞沫传播是很重要的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指治疗、护理、探视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者体液;以及存在粪-口传播途径的可能。
7、暂未出现超级传染源
WHO定义,感染10人以上的感染者为超级传染源。超级传染源排毒时间长,排毒强度高,排毒总量大,特别在进行气管插管术或者吸痰操作时,其呼吸道分泌物喷涌而出,是很危险的传染源。SARS流行时,超级传染源多为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应引起警觉。这次新冠疫情仍为出现超级传播者,但平均一个患者能传染2-3个人。
8、城市疫情严重
有疫情报告的区域,绝大多数都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城市人口众多,流动人口比例高,人员拥挤集中,空气污染严重,交通出行便捷,人员交往频繁,公共场所相对集中。
9、老人患病率高
不同年龄、种族人群普遍易感,男女性别间发病无显著差异,病例中有近一半的年龄≥60岁,重症者也多为老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较低,代谢机能衰弱,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同时大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加之病毒侵犯可引起多器官的同时损伤和衰竭。
10、儿童患者
早期病例中儿童病例极少,儿童可能不易受到感染,而且即使感染,其症状也较轻,所以确诊病例中儿童比例较低。
11、潜伏期有传染性
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很长不超过14天。与SARS有症状才有传染性不同,新冠病毒肺炎在没有症状的潜伏期或症状轻微时也有传染性,一些患者可能表现为胃肠道症状,也有儿童发生无症状感染的报道,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早期感染可能被漏诊和感染他人。而且,患者发病与就诊之间有一段间隔期,有研究表明,27%的患者在发病后2天内就诊,89%的患者至少要到发病第5日才住院。这表明在疾病早期很难识别和隔离病例,早期阶段对疫情的各个方面都知之甚少,而且缺乏诊断试剂。武汉于1月11日获得PCR诊断试剂之后,病例的识别变得容易,有助于缩短病例确诊所需时间。